本篇文章3219字,读完约8分钟
学府优秀的毕业生群体,是推动各大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国内很多有名的大学都从校友那里得到了“亿元级”的捐赠。 2019年10月,张一鸣向母校南开大学捐赠1亿元。 去年6月,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李西廷向母校捐赠了1亿多所; 今年4月,厦门大学迎来了百年生日,还从86级会计系出身的朱益民、徐华东、99级公司管理系出身的许华芳等优秀毕业生那里收到了许多“亿元级”的捐款……
2021年4月13日,天津大学优秀毕业生、盈趣科技理事长林松华发起的厦门春水爱心基金会,为全面支持天津大学的快速发展,向天津大学慷慨捐赠了3亿1300万元。 这也是天津大学创立以来收到的最大的社会捐赠。
随着这笔捐赠合同,春水基金和林松华的名字再次引起关注。 这个林松华在年发起的公益基金,这几年已经多次慷慨地注入资金,支持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为此,观澜财经专门采访了盈趣科技理事长、厦门春水爱心基金会发起人林松华。
虽然自己动手创办的企业已经是国内工业网络和民间物品互联网的龙头公司,独创的udm模式在智能化生产业界独领风骚,但这位气质低调的掌舵人,依然过着简朴单纯的生活。
在接受海澜财经的采访中,他多次强调“我是农村来的孩子”、“习惯清贫”。
但他周围的人都知道,在爱的公益事业上,林松华要慷慨得多。 是这家优秀的公司的家,也是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家。 就是奉献爱,林松华已经做了几十年了。 除此之外,林松华本人的微信图标也是“春水基金”的标志。
一气之下捐了三个“小目标”,不是他一时的兴起,而是他那刻在基因里的感情。
萌发爱情:捐赠半个月的生活费
我才意识到“奉献爱心”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是在林松华刚上大学的时候。
出生在闽北农村,从小在艰苦朴素的条件下长大,林松华天然拥有比其他人更能吃苦的能力。 忍受着这种辛苦,他上了大学之后开始打工。 直到跑步、搬运、发传单、修手表,他都干过,当月赚了200多块“大钱”。 这笔钱他打算奢侈一下,买当时能买到的最好的网球拍,用剩下的钱请朋友们请客。
但是,在他回寝室的路上,经过食堂旁边的小广场时,林松华看到广场上募捐的人,贵州出身的人的家突然变了。 对于对方的不幸遭遇,林松华很痛心,当时做出了可以说是壮举的决定。
他捐赠了口袋里所有的钱。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捐款,能帮助别人,非常幸福。 ”
这笔钱相当于林松华半个月的生活费。
林松华想起自己“捐钱扭头就走”,即使对方追过来想要他的名字,他也不想留下。 愿意成为无名的“热心毕业生”。 这种从内心深处自然涌出的幸福感,来源于林松华朴素的爱和助人为乐的心情。
这笔捐款开辟了林松华未来几十年的爱情事业。 从这次行动中,“爱”和“奉献”深深地铭刻在他的意识里,在未来漫长的创业道路上,成为了他深化和丰富公司文化的重要因素。
爱与感谢:弘扬公司精神
为了配合天津大学的捐赠仪式,林松华时隔几年回到母校。 而且,每次回到大日子,他都会早起,在校园里跑几圈,温暖自己当时的校园时间。
捐赠仪式当天早上6点13分,林松华准时带队出去晨跑。
和他一起晨跑的还有去天大参加捐赠仪式的厦门春水爱基金会的成员。
说起厦门春水爱基金会,大家通常都知道她是年成立的,厦门市是第一个成立,第二个正式承认的非公募基金会。 但更早之前,林松华在公司内部提出了“春水爱基金”的概念。 用实际行动帮助公司内有困难的群体。
林松华经常说自己是一个受过很多照顾和帮助的人,无论是小时候“挨家挨户吃饭”,还是在天津大学读书期间,都受到了老师们认真负责的教育。 即使是在毕业近30年的今天,他依然能一个接一个地念大学时代恩师的名字。 当然,他最重要的经验之一是万利达企业在网络控制事业部的工作,以及吴惠天老会长的深厚恩情。
2003年,新成立的林松华在台湾企业拿着当时非常高的工资,却在家人无法理解的眼光中切换路线,进入老牌制造公司万利达集团,开始市场和业务,试图实现心中的“商业梦想”。 了解技术和市场,充满毅力的他,在进入万利达不久就承担了重任。 在吴惠天老会长的支持下,设立了网络控制事业部,带领这个“差点被除名”的小部门,实现了业绩翻了90倍以上的辉煌战绩,于年成立企业独立运营。
近年来,商业突飞猛进的林松华,总是感谢老会长对他的知遇之恩和倾力支持。 怀着这份感谢,林松华郑重承诺,在老会长病床前,必须让企业上市。 直到年老的会长逝世后,林松华都没有忘记这个承诺。 他带队更加努力,终于亲手实现了这个承诺。
在发行日的庆功晚宴上,喝了三次酒,林松华没怎么停留,在和在场的客人道歉后,带着高管团队直奔老理事长墓前,向他报告了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将“爱”、“奉献”写入团队文化并不少见,但越来越多的人只会对着白纸上的文字喊口号。 林松华和春水基金将爱和奉献真正融入到日常行为中,铭刻在所有“春水人”的基因中。
3.13是万利达网控事业部成立纪念日,3和13成为林松华盈余的“幸运数字”。 2007年,林松华开始在盈余兴趣的高层宣传和实施爱的文化; 2009年成立爱啄木鸟团队,之后在扩大到企业全员的一年里,让爱的文化走出公司,扩散到整个社会; 疫情期间,林松华通过春水爱基金会向厦门市慈善总会捐赠了1300万元。
在向天津大学捐赠3亿4300万元之前,林松华和春水基金刚向建瓯市的教育和医疗系统捐赠了4300万元,用于完全建设当地的教育和医疗系统。
《我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是林松华要求每位员工熟读和背诵的文章。 爱情,经过持续的沉淀和发酵,成为了公司文化的重要核心。 这个看不见的推手推动着林松华和他的团队前进,在人人感恩、乐于服务的气氛中,共同努力获得商业世界的桂冠。
“爱才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秘密”。
上善若水(不求回报的人;助人之心)
曾就读于天津大学微电子工程系,毕业后也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 林松华本来应该是个会传理工的男人。 但是,在和他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了一丝不苟的技术基因和浪漫的人文情怀,这两种感兴趣的特质,在这个优秀的福建公司家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爱读书的林松华从不掩饰对《道德经》的迷恋。 因此,自己的办公室里也有四个大字:他亲手写的“上善若水”。 他对慈善事业的无私奉献,造福众生,不争的哲学理念随处可见:
经过几年的积累,林松华和他发起的厦门春水爱心基金会,通过慈善捐赠帮助了数万人,特别是在捐赠补助方面,建设校舍、捐赠教育用具、设立奖学金……慷慨捐赠,但他从来不寻求任何回报,弱化了自己的名字,统一为“春水”
“唯一的要求是,他们要认真、努力,将来对社会越来越有贡献,同时有机会一定要献出自己的爱。 ”
回顾自己的成长,林松华说自己的爱都是父母的话。
在林华考上要点大学之前,他的父母在附近很受尊敬。 没有理由。 因为长期不求回报的乐善好施,村里有很多家庭得到了林家父母的援助。
林松华工作后发给父母的零花钱,他们也不用,而是继续用来存这些钱,帮助村子里有困难的家庭和给孩子奖学金。
“父母有时会因为捐款帮助别人而吵架。 ”
林松华分享了小时候的逸事。 有一天,他回家发现父母矛盾,父亲想出资帮助某个乡下邻居,但担心母亲不同意,瞒着她偷偷捐钱。 妈妈知道了,还是责怪爸爸。 但是,原因是父亲认为她不理解。 “我为什么不同意呢? ”
原来,妈妈是因为爸爸想宠她。
在这样充满爱和奉献的环境中长大的林松华,将来会走上公益之路,这是必然的。
爱心基金名字中的“春水”一词来源于林松华父母的名字,也彰显了他对像春天的雨水浇灌秧苗、滋润大地这一慈善事业的理解和热心。
50岁之前向天津大学捐赠1亿,是他2008年寄与的宏观愿望。
今天,他拥有厦门春水爱心基金会,以当初计划的捐款的3倍超额完成了目标。 他说:“这个数字很大,但和我这几年接受的援助相比,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认为1993年捐赠的钱对他来说更重。 “那时候我几乎什么都没有,所以那是我的。 ”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春水北上”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9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