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0字,读完约5分钟
2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准值为6.4605,比前一个交易日上涨64个基点。 目前人民币升值行情已经持续了8个月,这给我们海外贸公司,特别是出口型公司带来了很大的价格压力。
专家表示,一些出口型公司在人民币升值期间出现了一定的汇率损失,但从整体上看,人民币升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大。 公司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实现稳健经营。
多种因素推高人民币汇率
禧天龙科技有限企业对外贸易总监督卢永升告诉记者,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出口公司的影响,首先是直接产生的汇率损益,即净利润损失。 其次,由于订单价格的上涨,老客户的退货量减少,或者取消退货。 新顾客出现了等待观望的气氛,订单有推迟成交的意向。 订单成交时间不明确会影响工厂的生产生产等。
“人民币汇率的涨幅超出了市场预期。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继续走向良好有力的支撑。 二是中国国际收支发展顺利。 三是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美元贬值,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被动升值。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信息发言人王春英近日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最重要的是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市场反应。 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逐渐恢复,外贸、投资、费用等指标均稳定向中好,货币政策保持正常化。 然后,金融部门的对外开放不断加剧,人民币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提高。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疫情还在蔓延,经济表现疲软,美元指数迅速下跌,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整体普遍上涨。
就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而言,温彬认为上半年出口形势总体乐观,以及国际资本继续流入内地资本市场,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从这其中长期来看,外汇管理部门将继续采取措施鼓励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动, 有助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整体稳定,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维持双向波动。
对目前的出口影响不大
人民币汇率多次创新,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这种上升带来的不良影响具有时滞效应,通常为两个季度左右。 因此,人民币升值的时滞效应可能在2021年起作用。
“但是,由于疫情的冲击,世界商品供给严重不足,在第一经济区块中,只有中国因为比较有效的疫情防控,具备了较强的出口能力。 我国出口的大幅增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上升对出口的抑制作用。 ”平说,从短期来看,贸易公司仍有良好的业务扩张空之间。
中银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徐升值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包括出口的影响比较小。 另一方面,因为人民币升值依然“温和”。 另一方面,最近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是因为出口强劲,出口汇多,这是正常的市场反应,不会对出口造成明显的挤压。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最近升值很多,其背景是美元贬值的幅度很大。 如果看看人民币对其他货币,例如人民币对欧元,就不会出现太强的升值趋势。 ”徐高说。
数据显示,全年来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平均值为6.8974,与2019年的平均值大致相同。 从汇率弹性来看,全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历史波动率为4.2%,同期欧元和日元的历史波动率为8%,英镑为11%。 与其他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公司实行汇率风险管理
对出口型公司来说,随着未来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加强,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应成为公司稳健经营的“必修课”。
“必须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搞好汇率的风险管理。 》温彬提出,公司可以利用人民币远期、期权、掉期等衍生工具锁定汇率风险,确保公司稳健经营。
“风险中性”是指公司既不追求人民币升值也不期待人民币贬值,无论汇率上升还是下降都可以正常看待。 数据显示,全年公司担保率为17.1%,比2019年上升2.7个百分点,市场主体“风险中性”意识有所提高。
王春英表示,人民币汇率基于市场供求,双向波动是非常自然的特征。 公司的经营者必须认识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把汇率波动纳入日常财务决策中加以考虑。
连平认为,外贸公司一方面应多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努力规避汇率风险。 目前的国际贸易环境是中国商品供不应求,外贸公司在选择结算币种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 另一方面,外贸公司可以安排用欧元、日元等货币结算,适当抵消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也可以使用“锁定工具”,用远期等工具锁定远期汇率,降低汇率风险。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全球供给能力恢复后,人民币升值抑制出口的作用扩大,外贸公司也可能面临订单下降的风险,建议外贸公司合理调整采购和销售的节奏,使采购和销售的两端相适应。 (经济日报-新闻网记者姚进)
(责任:王钰鹏(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人民币升值是内外部环境变化市场反应 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