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3字,读完约3分钟
城市化的推进是渐进而谨慎的,只要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是持久的,其副作用可以降到最低。
城市化在新时期中国政府的事业和今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是,社会上关于城市化的争论很多,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对此,昨天新任总理李克强在记者提问中表示简短,但透露的消息为中国城市化今后提供了大致的道路。
首先,李克强总理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是一项多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第二个重要新闻是城市化,2亿6000万农民工中有希望的人融入城市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城市化在众多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的各个方面,最重要的是钱。 据估算,今后10年的城市化可能需要40万亿元的投资。 另一种算法是,各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约需要8万元,将现有农民工和未来几年可能增长的农民工人数加起来,约需要20多万亿元。 这20兆-40兆元以上来自哪里?
如果短期投资20兆-40兆元以上,经济过热,会产生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肯定会再次发生剧烈的变动。 即使将这20兆-40兆元分成10年,如果政府投资,每年再加上2兆-4兆元的投资或配套投资,通胀压力依然不小,通胀可能不会持续分散。
李克强总理的回答记者明确表示了中央对城市化迈出的一小步的态度。 今年发改委报告制定的全年中国城镇化率目标为53.37%,比上年略有增加0.77个百分点,但过去5年年均增长率为1.34个百分点。
如果严格遵守小步走的节奏推进城市化,不仅有投资城市化的钱,城市化进程也能持续推动和改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资金来源,第一是国家财政投入,国家财政年收入11.7万亿元。 在大幅度压缩三公经费的基础上,作为城市化投资拿出十分之一的话,应该没问题。 第二,现有国有资产总额在20万-30万亿之间,国有资产本来就包含农民的贡献,如果每年能实现1%-5%的利润率,就不会导致国资贬值,是城市化投资可靠的资金来源。 第三,最重要的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化本身和成为市民的农民工正在创造财富。 事实上,这不仅为继续城市化增加了资金,也为城市化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商业化融资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李总理表示,中国城市化将影响世界。 因此,在开拓城市化多种资金来源时,也可以向国际资本开放。 当然,这必须按市场大致融资。 相反,规范国内融资、城市化、投资资本也是促进。
总之,只要城市化的推进是渐进而审慎的,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是持久的,其副作用可以降到最低。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城镇化是一个长时间多而杂的过程 可推动中国经济”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