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7字,读完约4分钟
为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遏制和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近日福建省发布了《福建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自年7月1日起施行。
记者观察发现,《办法》共7章44条,(一)总则; (二)预防和应急准备(三)新闻报告和监测报警(四)应急处置和救助(五)事后恢复和重建; (六)法律责任(七)附则。
《办法》确定了福建省的应急管理体制。 在政府层面,确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应对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的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做好相关工作。 在机构层面,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统一指导、综合协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应急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各特别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具体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并根据《办法》确定属地管理大致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跨行政区域的,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开展区域合作,在新闻、资源方面比较有效地共享共建,共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比较有效的应急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是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的基础。 为此,《办法》规定,建立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确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制定要求,确定应急预案的管理依据。 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检查,建立突发事件风险判断制度和公共安全形势拆解会议制度。
根据 《办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对化工园区、经济开发区、大型交通枢纽、城市综合体等特定区域实施单元化应急管理,指定领队统一调整以应对本区域内的突发事件。
根据《办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的普及和应急演习活动。
机关、团体、公司事业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情况,开展突发事态应急知识的普及和应急演习活动。 学校、幼儿园要将应急知识纳入教育文案,以多种形式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习活动,增强学生、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训练活动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信息媒体要以多种形式开展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措施、自救和互救知识的公益普及。
《办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公开制度,统一、准确、及时发布突发事件新闻。 在涉及重大突发事件时,必须迅速应对,及时发声,持续发布权威新闻。 负责处理突发事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是新闻发布的首要负责人,承担着新闻发布的主要责任。 信息媒体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新闻,正确诱惑舆论。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新闻。
在事后恢复和重建中,《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突发事件影响地区善后工作的指导,根据受灾情况制定救助、补偿、安慰、扶助、安置等业务计划,并按突发事件处理 另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损失判断情况和有关规定,对突发事件影响较大的地区和领域依法给予费用减免、贷款贴息、财政援助、项目安排等政策支持。
指出,福建省是自然灾害较多的省份,台风灾害较为频繁,安全生产形势不容忽视,公共卫生仍威胁着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社会安全事关繁多、多变,公共安全形势严峻。 近年来,福建省突发事件频率增加,台风“斯洛”、“尼伯特”、网球“58”大型泥石流灾害、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46”爆炸起火事故、h7n9禽流感和登革热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福建发布突发事情应对办法 7月1日起施行”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1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