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88字,读完约7分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做好二氧化碳排放高峰期、碳中和各项工作。 制定到2030年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的行动方案。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抓紧制定CO2排放高峰期行动方案,多领域多行业多公司也在按碳减排的“快进按钮”,绘制各自的路线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更多的资金用于金融支持走出二氧化碳排放高峰期,除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绿色快速发展外,还首次提到“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快速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许多代表委员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信贷业务将进一步加大对低碳产业、绿色产业的支持,气候投融资将越来越成为银行绿色金融的重要行业,今年银行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力度将加大。 随着新的国家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的许多行业将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千亿、万亿级市场空之间的形成值得期待。
多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出图浮现出来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推进以二氧化碳为中心的温室气体减排。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达到峰值,目标是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今年将公布的行动方案是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的目标。
农工党中央提出,我国CO2排放高峰期、碳中和任务十分艰巨,排放总量高和目标时限紧迫并存,经济快速发展的能源增长诉求和碳减排压力并存。 《十四五(十四次五年计划)》实现了CO2排放高峰期,是推进碳中和的起步期,在高标准的刚性约束下站稳脚跟,完成了60%的CO2排放高峰期任务,2028年实现了CO2排放高峰期。
《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抓紧制定到2030年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的行动方案。 也经常探索各自的CO2排放峰值路线图,一些省市正在全国率先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上海表示到2025年将切实达到碳排放高峰。 四川省表示,具备攀枝花、眉山等条件的地区将加速高峰期的到来,省内许多城市必须在2029年以前达到高峰。
能源、交通、钢铁等领域是需要突破要点的行业。 农工党中央将尽快制定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颗粒、石化、煤化工等重要领域的CO2排放峰值行动方案和路线图,确定领域到达时间和到达峰值排放量,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尽快达到重要领域的碳排放水平
近日,国家电网发布了CO2排放峰值碳中和行动方案,到2025年,运输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50%。 中国成立了碳中性研究所,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公司也宣布启动碳中性计划。
全国政协常委、哈电集团董事长苏塞夫表示,应以电力安全为核心,推进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高峰期计划。 并且,国家能源局反复在全国统一一局的前提下,统一制定全国碳中性十年计划,统一推进碳中性。 在这个过程中,他建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能源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东航集团董事长刘绍勇指出,我国民航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碳排放未达到高峰。 建议制定民航碳排放指导方案,充分考虑中国民航快速发展的实际,保持领域快速发展与碳排放控制的平衡。 然后,统一碳市场机制,推进民航领域碳市场建设,同时建立航空空业碳排放交易管理平台。
新能源、节能、环境保护的兆级市场将会打开
优化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实现CO2排放峰值、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快速发展核电。
按照此前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达到25%左右,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12亿公斤。
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总经理马永生提出,加快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发展,构建煤油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化的能源供给体系,到2025年使非化石能源成为费用增量的主体。 要迅速发展氢能,必须在工业中搞好副产氢气的同时,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不断提高“绿色氢气”的比例; 发挥我国地热资源的特点,纳入国家快速发展规划,实现规模高效利用。
“核电是未来新增非化石能源中最具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履行减排承诺,实现CO2排放峰值、碳中性的战术布局的必然选择。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战术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巍巍认为,核能发电量对我国所占比例从10%到15%较为合适,但目前不足5%。
在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政府实务报告还确定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公司所得税优惠目录的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开发应用,培育节能环保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企业董事长宋鑫表示,从“十四五”以前开始,清洁能源行业迎来了最高的快速发展时期,新兴清洁能源行业的生物质、地热能等能源利用技术也迅速发展 氢能、蓄能等未来能源技术逐渐成熟。 从前节能服务行业进入转型期,新兴节能服务行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电气化、清洁化方向转变,综合能源成为必然的快速发展趋势,具有万亿级的市场潜力。 在生态环境保护行业,综合环境服务市场诉求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环保产业众多细分行业将形成千亿、兆级市场空之间。
许多举措促使资金流向“绿色”行业
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外汇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存量规模居世界首位的绿色债券存量超过8000亿元,居世界第二位。 另外,我国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总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负债率,绿色债券无违约案例。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总裁陈雨露初步确立了央行“三大职能”“五大支柱”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政策思路。 下一步,通过货币政策、信用政策等,吸引和撬动金融资源,向绿色创新项目倾斜。 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解、绿色和布朗资产风险加权调整等工具,加强金融系统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
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解体师王一峰预测,年上市的1.8万亿元再融资、再折价今年将转移到部分绿色金融业。 “监管部门将研究为绿色资产和布朗资产差异化设立风险权重的可能性,完善绿色金融业信贷支持激励机制。 另外,信贷业务将进一步加大对低碳产业、绿色产业的支撑,气候投融资将越来越成为银行绿色金融的重要行业,今年银行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力度将加大。 ”。 王一峰说。
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目前我国绿色金融还存在短板,需要加以补充。 “地方绿色金融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必须扩大。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认为,各地开展绿色金融创新的热情很高,但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逐步扩大还需要进一步加快。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建议,对支持绿色快速发展成效显著的金融机构,在再贷款支持、绿色债券发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优先扶持。 另外,研究了与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进行比较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引诱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碳达峰路线图浮现 万亿级市场将开启”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