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1字,读完约4分钟
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和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因素,我国对外资的“引力”不会减少。 商务部4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吸收外资规模比去年同期增长39.9%。
分解人士表示,受去年低基数和一系列稳定的外资政策出台等影响,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外资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前景的信心不断提高,推动了一季度外资吸收规模的大幅增长。 今后,随着稳定的外资政策不断加强,我国吸收外资的环境将不断改善,有望全年保持吸收外资的良好态势。
在稳定中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
第一季度吸收外资持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势头。 商务部数据显示,1-3月,全国新增外商投资公司10263家,比去年同期增长47.8%。 实际采用外资金额为302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9%。
从 领域来看,1-3月,服务业实际采用外资金额为237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5%。 高技术产业增长32.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43.9%,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5%。
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东盟、欧盟的实际投资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8.2%、60%、7.5%。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一季度中国吸收外资持续好转,是由于中国为稳定强大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外贸基本盘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在稳定市场预期的同时,也提高了外商投资的信心。 此外,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等一点点开放平台对外资稳定发挥了重要意义。
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引人注目
有趣的是,一季度西部地区吸收外资上升趋势较强。 商务部数据显示,1-3月,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聘用外资分别增长38.2%、36.8%、91%。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郝红梅认为,随着我国供给廉价充足的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吸收外资以前流传的比较有特点的减排,新一轮招商引资将重视产业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大力推进西部、东北地区的外资产业转移
商务部信息发言人高峰日前表示,为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吸收外资,中国正从四个方面诱惑外资越来越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 这包括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降低公司制度性交易价格。 建设税收、用地、信用等方面落实有关优惠政策的跨境多式联运交通通道,支持中西部地区降低流通价格的沿边省区“一带一路”合作,提高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快速发展水平。
稳定外资基础[/s2/]
为了更好地稳定外资的基本板块,吸收外资的政策不断加强。 商务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建立新的快速发展格局稳定外资事业的通知》,从5个方面提出了22项具体措施,绘制了今年外资事业稳定的路线图。
据 高峰介绍,今年利用外资将侧重于稳定总量、优越结构和质量。 要进一步改善经营环境,落实外商投资法,推动商签越来越多的高标准经贸协定。 另外,要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继续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加强事后监管。
专家建议,今年我国越来越多地发挥自身的特点,通过在自贸试验区、自贸港、金融、外资、贸易等行业创新试点政策的共同努力,形成整个政策基本盘。 多种政策相结合,形成“一揽子”政策包,发挥集聚效应,进一步吸收外资。 此外,要实际利用外资,更好地推动外资公司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在全球疫情防控背景下,外资企业继续在中国市场和中国经营的信心不断增强。 中国商会日前公布的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在华德企业对2021年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 答复的德国企业认为,中国在技术创新和数字处理方案方面有很大的商机。
白明认为,随着一系列稳定的外资政策推出和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我国吸收外资有望保持良好态势。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一季度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39.9%”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9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