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6字,读完约4分钟
3月中国ccpi总指数比上个月上升1.9%,比去年同期上升39.7%,表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速,全球通胀预期上升。 针对这一趋势,国务院金融稳步发展委员会第五十届会议强调,“必须基本稳定物价,特别要关注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 但是,也应该明白供求关系仍然是价格决定的根本要素。 在经济复苏的势头下,供给质量、能力逐渐改善,国内上游产品的价格不具备长时间上涨的基础。
今年3月,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ccpi )保持上升趋势,创近10年来新高。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ccpi总指数为176.78点,比2月份上涨3.4点,上涨1.9%。 比年初上升11.4个百分点,涨幅6.9%; 比上年同期上升50.2个百分点,涨幅为39.7%。
从全球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进入上涨通道。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从年4月至2021年2月,所有商品指数上涨67%。 其中,能源指数上涨172%,原油指数上涨170%。
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也受到国务院金融稳步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员会”)的重视。 今年4月8日,金融委员会召开第50次会议,强调“必须基本稳定物价,特别要关注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
中原证券研报报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上游公司有利,但持续高价可能伤害整体经济和民众生活。 例如,挤压中下游公司的利润,提高通货膨胀水平,消费国内外汇储备等。
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了经济形势专家和公司家座谈会。 会议表示,将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公司价格压力。
“对大宗商品进口国来说,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通货膨胀预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操作。 大宗商品作为重要的中间投入品,价格波动会影响加工冶炼、航空空交通、化工等下游产业的公司运营,波及就业和经济增长。 ”。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投机情绪浓厚时,同样会打击金融稳定,对货币政策提出越来越稳定的要求,监管压力也会上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拆船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说,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币值稳定,内向是稳定物价。 但是,央行在决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不会过分受特定时间点和短期物价水平的左右,而是会首要参考一段时间内cpi的走势和未来方向。 由此,二季度国内cpi、ppi将出现较快的上涨过程,但不会引起货币政策的大幅收紧,“稳字当头、不急转弯”的基调有望全年结束。
面对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我国的货币政策该怎么走? 王有鑫认为,目前全球经济恢复不稳定,地区和市场分化明显,大宗商品市场供需未出现根本性变化,价格没有持续上涨的基础。 但是,我国是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相关领域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压力。 因此,货币政策必须继续以稳定为主,重视结构性工具运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价格,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的影响。
面对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王青认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因此,他除了加强市场的信息表现外,第二季度的货币政策还保持着一定的力量。 或者从公开市场操作的层面入手,提出适度收紧市场流动性,稳定物价信号。 而且,考虑到目前市场利率全部上涨至相应的政策利率水平附近,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难以持续,预计二季度市场利率涨幅将有限。
责任:孙丹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3月份CCPI创近10年来最高 专家认为需稳定通胀预期”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