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field.body}

[摘要]最近有报道称,东方基金的6位基金经理“被全能”,但这家企业基金经理的总人数只有9人,可见其有多严重。

在基金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公募基金企业缺乏人才激励机制已经感受到压力,更多的基金逐渐成为“一拖多”的产品。 最近,媒体报道东方基金6位基金经理“被全能”,但这家企业基金经理总人数只有9人,可见其有多严重。 业内人士警告说,随着基金人才的短缺,明星基金经理往往会成名并募集新基金,投资者在购买时应慎重考虑。

“公募基金人才荒 东方基金六成经理“一拖多””

东方基金“一拖多”现象严重

公募基金企业遭遇多个业态的竞争和自身人才激励机制的缺失,逐渐失去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最近,通过发行新基金,“曝光”了许多现状的东方基金进入了投资者的视野。

据媒体报道,东方基金的增长混合基金于8月11日-8月29日公开发售。 该基金计划由振翅管理,振翅目前肩上扛着两只主动管理型偏股混合基金。 资料显示,呼振翼于年5月加入东方基金管理有限责任企业,是现任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东方精选混合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经理、混合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经理。

“公募基金人才荒 东方基金六成经理“一拖多””

目前东方基金企业有9个基金经理,只有李坤元和吴长凤两人是“一对一”管理,剩下的是“一拖多”。 其中徐去年君管理4个基金,分别是债券、东方强化收益债券、收益保本、灵活配置混合。 从名称上可以明显看出,管理的产品有债券、保本和偏股的混合基金。

“公募基金人才荒 东方基金六成经理“一拖多””

此外,还有朱晓栋管理东方安心收益保本、混合、东方多战略灵活配置混合4位基金经理。 张岗管理着动力股、混合、东方安心收益保本; 于鑫控制着混合、成长股、东方利群混合; 姚航管理着东方黄金账面货币、东方保本混合、东方多策灵活配置混合。 而且,王丹丹丹也管理着两个基金。 分别是东方稳健回报债券、东方安心收益保本。

“公募基金人才荒 东方基金六成经理“一拖多””

新闻网记者对企业所有在职基金经理的工作经历进行了调查,只有2人工作4年以上,3-4年为2人,2-3年为1人,1-2年为2人,1-1年内为2人。 可以看出,企业的“主力”是工作经历3年以下的年轻选手。

业内人士表示,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基金经理多是理所当然的,但还是在操作空之间不大,对业绩的影响也不大。 但是,如果是资本类的产品就不同了。 经常会大幅分散基金经理的精力,直接影响收益率。 更何况,这些基金经理缺乏投资经验。

“公募基金人才荒 东方基金六成经理“一拖多””

公共基金领域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据ifind最新统计,截至8月17日,在职963名公募基金经理中,近半数存在“一管多”现象,另有319名基金经理跨类型管理,占基金经理总数的三成。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管理是一项重度脑力业务,与基金经理的能力、精力密切相关。 一个基金经理如果管理过剩的基金,关注度就会大幅分散,过载的业务量会使其难以跟上业务的步伐,必然会影响基金的业绩。

除了业绩隐患之外,“一拖多”基金还面临着持股过于集中、投资风格趋同的问题。 济安金信基金评估中心主任王群航认为,作为合理的投资者,通常倾向于投资自己熟悉的目标。 在基金经理,特别是资本类投资行业,真正熟悉的股票可能是十几股或几十股。 如果他管理着很多基金,就会导致重仓股的重叠,这些基金都会引以为荣,导致所有的损失。

“公募基金人才荒 东方基金六成经理“一拖多””

目前,在新基金数量不断膨胀、老基金经理人才大量流失的今天,许多基金企业的人才储备落后于现实诉求,也出现了明星基金经理挂名募集新基金的现象。

一家基金企业的内部人士向媒体明确表示:“由于基金企业在内部共享投资研究平台,平时研究者管理基金的模式相当隐蔽,通常只有企业的内部人士才能知道,投资者无法认识和验证。” 但是,这种行为显然是对投资者的欺骗。

“公募基金人才荒 东方基金六成经理“一拖多””

基金经理众多的背景清楚地表明,人才的培养有时远远没有达到新基金发行的速度。 因为这个问题短期内无法处理,所以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需要仔细评估。 (记者康博)。

(新闻网站康博) )。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公募基金人才荒 东方基金六成经理“一拖多””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