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9字,读完约2分钟
在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周小川央行行长表示,今年的货币政策正朝着中性方向发展。
我认为央行选择中性货币政策有以下几大原因。
首先,市场流动性还有收紧空之间。 央行10日公布的2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的货币环境依然缓和。 前2月的m2增速超过13%的增速目标,2月的m2结余比去年同期增长15.2%,新融资和社会融资规模也居历史同期高位。
其次,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考虑到基数效应,去年的cpi将从下半年开始明显下跌,给今年下半年的物价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在今年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的假设下,全年cpi有可能突破3.5%,引发货币紧缩的预期。
第三,目前的经济增长疲软。 从产业快速发展指标来看,前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9.9%,比去年同期11.4%有所萎缩。
作为反映制造业活跃度的先行指标,中国政府pmi自去年5月以来一直徘徊在50%的荣枯线上,今年2月第二次下跌,2月仅为50.1%,难以支撑工业生产的进一步扩大。
第四,可能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 现在,地方转型期结束了,很多地级市包围了相当数量的投资项目。 这些千亿、万亿元单位的投资项目,即使有些上马,也有可能使中国经济过热。
第五,与国际监管方法接轨也是央行考虑的因素之一。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调节流动性是发达市场的通行做法,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越来越畅通的条件下,这种方式的效益显而易见。
从某种意义上说,央行现在货币政策表面上是紧缩的,但实际上是稳健的。 客观上,央行应该在保持物价在可接受范围的同时,为了经济稳步增长而小心操作。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周子勋:中性货币政策的五大理由”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