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0字,读完约4分钟
原标题:货币政策最好以中性为主
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十二
政府的实务报告确立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和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使货币政策变得稳健,但对于货币政策的走向,市场还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 在这种情况下,周小川央行行长就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问题的回答,其实有助于理解央行的货币政策。
在谈到中国货币政策走向时,周小川表示,广义货币( m2 )供应量的明确增长目标为13 (左右),这13 )代表着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是中性的意思,不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危机时被采用。 周先生在这里表达得很清楚。 货币政策必须强调中性的方向。 与去年和前年的货币发行相比,今年的m2增长目标少于这两年,货币政策的转变更加明显。
事实上,农历新年后,央行创纪录地在公开市场上操纵了回收资金9100亿元,预示着这一转变。 央行在春节前释放流动性,节日后回收流动性已成为惯例,但天量回收流动性依然在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空之间封闭,未来的政策方向是多快、多给力才能恢复中性的问题。
之所以强调今年的货币政策应该以中性为中心,第一是我国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了两种矛盾的现象。 从经济复苏的角度来说,货币政策似乎还很宽松,至少不能一下子收紧。 从物价的角度来说,货币政策必须坚挺,以防止物价反弹和通货膨胀的到来。
在我国,货币政策服务的目标很多,但主要是防止通货膨胀、管理总诉求。 通常,如果总诉求过度,物价会上升,资产价格也会上升。 这包括房价、股票和其他资产的价格。 今年2月的cpi达到了3.2%,超过了预测。 虽然有春节的因素,但市场也预计上半年物价有可能进一步上涨。 特别是考虑到主要经济板块不断释放流动性带来的进口通胀,全年物价走势其实不容乐观,要实现cpi3.5%的目标并不容易。 鉴于此,货币政策必须随时防范物价大幅上涨的风险,充分确保空之间,以防止高通货膨胀。
在整体物价上涨的趋势下,特别要预防房价的大幅反弹。 目前,抑制房价暴涨的首要手段还是限购,以及新引入的20%的交易税,但如果货币政策不合作,这些措施将以失败告终。 这几年房价暴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尽管采取了有限贷款、提高二手房贷款利率等措施,但仍无法完全控制投机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房地产行业谋取高利。 因此,要控制房价,货币政策必须加大力度。 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总体上不能宽松。 此外,正如周小川所说,要与房地产结构性信贷措施相比较,继续加大力度。
除了物价和房价外,货币政策在我国调控的另一个亮点是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 但是,在这方面,目前与前两个目标略有背离。 虽然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复苏较强,但实际上工业产销并未迅速提高,到了年末库存终于出现困难的工业公司也没有明显加大原材料采购力度。 也就是说,复苏的基础不是很牢固,所以如果此时货币政策收紧,反而可能不利于公司的复苏。 此外,这也不利于在产能过剩的领域渐进调整产能。
此外,主要发达国家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加码,国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得到改善,新兴市场再现了资本回流的压力。 为了保护目前仍处于疲弱状态的出口,升值手段难以被动使用,表明货币政策无法完全转向。
这种矛盾的情况,决定了中国货币政策大幅转向的可能性很低,在中性的基轴上根据情况选择相机,进行微调。 这要求货币当局在操作上观察和掌握,提高操作的灵活性。 从短期来看,货币政策仍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以正、逆回购均衡操作维持中性流动性水平。 政策要点是优化社会融资结构,保持贷款适度增长,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融资价格,帮助稳定增长。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货币政策宜以中性为主”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4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