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85字,读完约7分钟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 ifpri )所长樊胜根博士在国内会议上就中国大豆政策发表的见解,并未引起美方的不满。

会议结束回到华盛顿总部后,他收到了美国政府机构、各大粮食商代表以及领域协会的许多电话和电子邮件,善意地“提醒”了他有关与世贸组织自由贸易大体相反的发言。

樊根还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和农村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是享有国际权威的粮食问题专家。 他认为,由于中国决策层在大豆问题上战术失误,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在进口转基因大豆倾销下缺乏竞争力。

事实上,樊胜根对中国玉米的担忧更为紧迫和现实。 的前7个月,中国玉米进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6倍。 仅7月份就进口了19.4万吨玉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8倍。

进口急剧增加

官方表示,前7个月进口28.2万吨数量不大,但许多行业人士观察认为,这是近4年来中国首次玉米进口,近15年来中国首次大规模进口玉米。 中国玉米进口的增长让英国《金融时报》再次点燃了人们对中国粮食安全可能影响全球农业大宗商品市场的担忧。

“大豆哀怨犹在耳 中国玉米再现惊人相似一幕”

芝加哥玉米在今年7月以来的近三个月连续上涨,突破了前期高点,累计已经超过了50%。 期货官员认为,这一价格走势不合理,脱离基本面因素,是玉米的过度炒作。

虽然是局外人,但美方包括该国农业部、大豆协会、大豆出口协会、谷物协会在内,充满了惊讶和期待,相信未来中国玉米的市场将与大豆一样潜力无限。

据报道,日前,美国谷物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多尔自信地表示,可以借鉴多年来转基因大豆的经验,为美国玉米打开中国市场,消除中国客户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隐患

但是,国内对玉米的担忧有分歧。 你知道大宗商品11月爆炸的人超过了金融危机的水平吗

美国农业部内部人士表示,迄今为止,中国从美国购买了150万吨玉米。 根据阿根廷方面提供的信息,在与中国农业部多次协商后,双方签署了全年中国向阿根廷购买550万吨玉米的双边协议。

美国和阿根廷是国际上最大的两个玉米供应国,两国出口的基本上是转基因玉米。 世界玉米贸易越来越多的是美国,其玉米出口量占世界玉米出口的50%以上阿根廷玉米出口占不到30%的份额。

美国农业部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今年和明年进口的都是转基因玉米,其中国有企业广告主要集中在中粮集团,非国有公司进口最大的当当新希望集团。

关于今年从中国进口的玉米数据激增,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方面的答复一致认为,由于该公司选择了国外价格较低的转基因玉米,玉米的价格差异较大。 据中粮内部高层介绍,相对于小麦、水稻两大主要粮食,官方玉米库存较低。

“大豆哀怨犹在耳 中国玉米再现惊人相似一幕”

樊根希望中国在玉米政策方面不要重蹈大豆的覆辙。 据最新统计,我国大豆呼吁对外依存度已达到78%,几年前,外资在我国油脂加工领域控制了70%以上的压榨能力。

库存之谜

近年来,我国常年玉米产量和费用在1.5亿吨以上,是世界玉米生产和费用大国。 从费用用途来看,主要是饲料费用和工业费用,占玉米总费用的90%左右。 对于小麦、稻谷等粮食品种,宏观经济形势对玉米支出有很大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中国的玉米总产量为3297亿斤,比2008年减少39亿斤。 去年玉米总消费量为2967亿斤,比2008年增加78亿斤。 根据中华粮网最新发布的供需报告,今年玉米产量预计将达到3300亿斤。

全世界普遍认为,去年国内几个玉米产区遭遇大旱,减产幅度较大,但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国内玉米生产仍超过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玉米产量数据推迟到今年5月下旬公布,备受外界期待,但在公布后遭到质疑。

此前,自3月初大蒜、绿豆价格大幅上涨后,玉米价格也逐渐上涨,到4月玉米价格涨幅较大,震惊了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相关部门。 为了抑制价格,从4月13日开始,国家开始了全年临时储备玉米竞价交易。 但是,不可思议的是,每周一次的临时拍卖百分百成交,价格也越高,情况越不正常。

“大豆哀怨犹在耳 中国玉米再现惊人相似一幕”

5月下旬,拍卖暂停一段时间后,以限制加工公司盲目囤粮为目标,国家修订了玉米囤价交易规则,继续投入玉米储备,当时玉米价格略有下跌。 但不到一个月,玉米价格再次上涨,8月份达到每吨1976元,创历史新高。

虽然同期国内小麦和水稻也有所上涨,但本报从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方面获悉,国家对玉米价格上涨尤为担忧。 许多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也认为,在此期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下发了几份规范市场的文件,是玉米价格在上涨。

“大豆哀怨犹在耳 中国玉米再现惊人相似一幕”

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等委员会和各地政府将出台包括限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价格补贴、囤货严惩等在内的全面抑制物价上涨措施,特别是对当前玉米炒股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将加大收购主体

下游的力量

在政府部门一系列市场整顿手段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收购玉米以拉高价格呢?

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官方目前的对外说法是游资炒作、公司囤积粮食和粮农惜售,但本报已有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中国玉米市场供求已不均衡。

其中,库存量是否充裕只是一个方面。 新希望集团一位高官拆了本报,近年来,国内饲料养殖业和深加工玉米诉求明显增加,国内玉米支出量每年大幅增加。

其中一个值得观察的样子就是外资。 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中国饲料领域共有中国港澳台公司153家,外商公司282家。 与国内饲料公司相比,国外饲料公司一般具有投资大、规模大、技术强等优势,而且这些外资饲料公司大多是战术投资者。

“大豆哀怨犹在耳 中国玉米再现惊人相似一幕”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相关人士向本报表示,饲料领域内的外资公司一般通过两种方法在中国扩大他们的业务。 一种是独资,在全国建厂布局。 例如嘉吉、希杰等。 二是通过联合收购、投资入股的方法,如英国饲料营养企业( abn )、荷兰泰高饲料企业等,在中国实现快速发展和盈利。

“大豆哀怨犹在耳 中国玉米再现惊人相似一幕”

据悉,嘉吉、泰高这样的跨国巨头,日前从在中国内地的试点投资转向了包括饲料产业在内的大规模涉农产业投资。

例如,仅泰国正大集团一家在华投资成立130多家饲料公司,占我国饲料市场20%左右的份额,其他跨国知名集团企业如康地、普瑞纳、嘉吉等企业也已开始布局。

玉米下游产业以养殖业和深加工产业为首,这个行业也离不开外资的参与。 2009年3月,正大集团在北京平谷的300万只蛋鸡项目启动,该项目总投资额5.82亿元,几乎可以满足北京市蛋制品总费用的五分之一。 更早之前,正大集团计划在新疆签订协议,投资建设年产150万只鸡、1500万只鸡、5万头猪的养殖基地。

“大豆哀怨犹在耳 中国玉米再现惊人相似一幕”

最近猪肉价格和鸟蛋价格上涨,促使玉米诉求增加。 相反,玉米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了这些生活必需品的费用价格,这种趋势至少会持续到春节前后,这是毋庸置疑的。

截至11月5日,全国22个省市猪肉平均价格已经超过20.16元/公斤。 鸟蛋的价格也差不多,国内白条鸡零售价已经上涨到16.27元/公斤,鸡蛋价格上涨到8.87元/公斤。

表扬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大豆哀怨犹在耳 中国玉米再现惊人相似一幕”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