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75字,读完约6分钟
银行的理财产品购买凭证越公开越完整,但产品在运用中的收益和到期收益情况较少的公开,只会在投资者心中造成永恒的硬伤。 银监会财科技商品8号文的要点指出银行会披露某些类型的产品的详细情况,但是很多商业银行依然有我的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到,仍有许多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一无是处。
4月15.3%的产品没有公布到期收益
据银联网数据库统计,4月份,银行理财商品市场共有2727种产品到期,其中2310种产品公布到期产品数据,417种产品尚未公布到期收益情况,比例达到15.3%。
另外,根据普益富公布的数据,从细分挂钩金类理财产品来看,截至4月24日,47款挂钩结构性产品失效,但29款产品未通过公开渠道公布产品失效情况,达到6成。 47种产品中,只有招商银行( 600036股吧)公布了18种产品的实际收益,未公布剩余收益的29种产品来自6家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国有银行的18种产品、2家股份制银行和3家外资银行。
对直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新闻披露的不透明总是令人毛骨悚然。 我通常购买工作期30多天、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但产品过期后信息滞后,等钱回帐后,才能知道这个产品是否达到了银行当时约定的收益。 一位国有银行客户周先生一边指着电脑屏幕上银行账户的资金流动,一边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周先生回忆说,他以前购买过结构性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期限多在一年以上,通常银行应该每月公开产品的运营情况。 结果,虽然对发布运行报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自己没有强大的心脏,担心损失风险,购买后,周先生无法涉足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
随后,北京商报记者在网上调查外资银行在运营中的结构性财富科技商品运营情况时发现,一些银行将运营状况置于角落。 另外,一些银行没有公开中长时间限制品的运转状况。 带着这个问题,北京商报记者给某外资银行的客服打了电话。 该银行的客服表示,如果在官网上没有发现产品的运营状况,顾客管理者应该定期通知顾客产品的收益,不必担心。 但是,周先生说,当时她购买的结构性产品在运营一年后也没有收到顾客经理的收益通知。
不仅如此,第三方机构的研究者也有同感。 我们必须定期集中盘点市场,但财富科技商品的新闻不透明地被公开,不被公开,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如资金投入、平均收益、什么样的产品风险较大等。 一家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们实际上比投资者能看到更多的数据,通常会与银行合作,向银行提供数据,但尽管如此,每月仍有数百个产品难以获知详细消息。
不透明的投资者心里没有底
但是一些投资者表示并不担心,即使公开也可能不太关注。 正因为不在意投资者的心理,财富科技商品的不透明给用户经理带来了巨大的操作空之间,自去年以来,飞单事件频发。
去年,华夏银行( 600015、股吧)、中信银行) 601998、股吧) ),职工个人买卖理财商品事件爆发后,银行理财商品新闻公开不足的弊端暴露无遗。 近日,原工商银行( 601398、股吧) )蚌埠分行中荣街支行行长俞朱生又与其他员工合作,涉嫌利用虚假信托合同和银行内部财物科技商品诈骗1.20亿元巨款。
迄今为止,在经历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理财产品都出现了亏损。 但是,在产品运营过程中,投资者不知道产品目前的状态,无法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补救,在知道自己损失过半时才恍然大悟。
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合作部主任王岩峪曾表示,新闻披露不充分是财经商品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特别是资金投入披露不充分,在许多财科技商品证书中,股票类或债券类资产投资比例为0-70%,幅度过大; 此外,由于要组合多个目标物进行投资,客户无法掌握确定的投资方向。
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也认为,财经商品是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是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重要行业,提高财经商品的透明度有助于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 银行非保险本财科技商品属于资金信托产品,但法律关系不明确、产品收益核算不透明是银行最大的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
吴晓灵表示,银领域和信托业制作资金池和资金池产品,但这两类产品的收益计算不透明,很难让顾客获得他们承担的风险和相应的收益。 如果不能实现财富技术商品资金和资产池的一对一对应、公开、透明、公正的计算,投资者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证。
央行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在银行理财商品的五大风险中,第四大风险是新闻不透明。
财技术商品非现场注册系统即将上线
自3月27日银监会发布8号文(即《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营问题的通知》)以来,涉及到财经商品的报道披露等问题,到目前为止已有一个半月,但许多财经商品的报道披露仍没有多大变化。
特别是对日益激烈的资金池理财业务,王岩岫认为商业银行要认真做好风险自我调查,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关注市场风险,在产品全过程中发布全部新闻,大致按照与客户约定的方法和途径,提前、事件中、事后的持续性
近期,财科技商品非现场注册系统上线,所有商业银行财科技商品的产品设计、投入与比例、投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风险等将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公开。 岩石表明了。
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位银监会相关人士那里获悉,非现场监管是银监会的监管方法之一。 正如商业银行定期通过特定的系统向银监会报告利润、资产等数据一样,财经商品的非现场登记系统也一样,如果商业银行每天将产品的相关数据提交给银监会专门开发的系统,可能会更加公开透明。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年底银行理财商品余额7.1万亿元,到今年3月底上升到8.2万亿元。 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加了1万亿元,从2007年至今理财产品规模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 目前,财科技商品的规模只占银领域资产的5%。 这样,未来的财富、技术、商品市场的规模似乎还在迅速发展空。 这是因为为了防止风险的发生,有必要加强更有效的监管。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投资者自身也应该加强对财富技术商品的认识。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必须加强对投资者事前的投资风险意识教育,认清财技商品与储蓄存款的区别,打破财技商品以银行刚性换取支付的错误期望。 财科技商品不是收益高的储蓄存款,银行有责任保证储蓄存款客户的本金和利息安全,但财科技商品的投资风险应由投资者自身承担。 另一方面要帮助投资者识别银行理财商品的类别和风险。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银行理财收益何时不再遮遮掩掩”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4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