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9字,读完约2分钟
大学博物馆大多从标本室迅速发展,在许多领域聚集了顶级的教育资源和最有价值的文物。 虽然拥有丰富的收藏,但社会上有点名气的大学博物馆只有几家。 其余的大多是在深闺长大的人不知道,不只是一般不知道,本校的学生也不知道存在。 由于宣传意识不足、重视度不足等原因,博物馆失去了展示和传达大量知识的机会。 据说大学博物馆就像藏宝阁和文物仓库。
与这一现状相比,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多次具有自己的特色,将博物馆作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参与性教育、实践性教育以及原创科研的重要基地,对社会公众全天免费开放,不把花瓶当做教室,实现价值最大化。
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于2007年开始建设,于年6月6日正式面向学院教师和社会公众全天开放。 目前收藏8000多件,文物收藏3000多件,包括文房、书画、古籍、陶瓷、青铜器、古钱、木雕、拓本等十多个门类,包括古砚文化展馆、古陶瓷文化展馆、奇石观 其中特别是文房砚方面的收藏最具特色,古砚陈列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形式的古代砚,年代上以西汉为首,下至民国乃至文革,多为传世文物。
黄海学院博物馆不仅与教师免费开放,还经常举办各种展览、文化论坛等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 最近一次是去年5月18日,黄海学院博物馆举办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名家作品及观赏石展,展出了中国著名书法家顾亚龙、明诠、贺中祥等多部作品,以及四川长江红、云南黄蜡石、广西卷纹石等中国各地代表的观赏奇石,使在校教师和参观群众大为开心 博物馆还以博物馆志愿者、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等形式,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师生学习的课程。
通过长时间免费向公众开放,博物馆为各地的专家、收藏家、爱好者、社会团体、学生、个人提供了大型的文化交流中心,成为公众学习和理解中华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的教育基地。 胶南市第三中学、胶南市第三实验小学等周边学校都集体参观了黄海学院博物馆,也发挥了博物馆社会课的意义。
黄海学院博物馆不用花瓶上课,突破了在校内博物馆深闺密培养的人所不知的困境,接近学生,融入社会,真正发挥了他的价值!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黄海学院:校内博物馆,不做花瓶做课堂”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3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