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7字,读完约3分钟
8月21日,“同一个教室”的暑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在北京重逢。 云南、贵州、青海5所贫困山区学校,过着短短7天、漫长14天的支教生活。 在当天的分享会上,志愿者们用动人的故事和亲身经历告诉现场所有人:“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让他们未来的路不孤独,继续旅行更重要。”
记者了解到,好未来公益基金每年发起“同一教室”的支援活动,与清华大学学生书脊支援团合作,通过输送优秀的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在今年的“同一教室”暑期讲座中,除了国语、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外,还特别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等,允许感兴趣的孩子自由选择。
“出发前的一天,我在想怎么给孩子们上课。 后来才明白,给他们最合适的东西是最好的。 ’312公里,从北京花了75个小时到达云南省保山腾冲县芒棒镇城河,与小朴素可爱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 志愿者叶海莲渐渐明白,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更好地与人进行信息表达,培养更强的适应能力,坚定成才和积极面对困难的决心是很重要的。
在分享的过程中,志愿者也在反省。 例如,当地交通和医疗对教育的限制,教师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等。 被授予“最温暖的男人”称号的志愿者李战锋除了在青海西堡镇东两旗小学上课外,还经常做饭给学生们做美味的饭菜。 在他看来,短支教不能带来一整套当地教育体系,给他们理念、做法吗? 还是有点难以触及的有趣的事情? 这些问题值得所有关心志愿者乃至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人考虑。 同样需要关注的是,当地艺术类、计算机、音体美等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
“志愿者并不能处理所有的问题,但我们一直多次、一直陪伴,一定会带来力量和变化。 ”好未来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杨轶丹介绍,“同一教室”暑期支教活动开展以来,200多名志愿者进入12所山区小学,为孩子们送支教课程,倡导关心西部地区的教育现状,教育资源不均,教育方法有待提高的地区
为了探索更好的可持续快速的发展方法,良好的未来公益基金将聚焦“同一个教室”的基础设施,建立完整的项目执行体系,从而使未来的志愿者来源更加多样化,志愿者作为“同一个教室”的核心更大 此外,项目还将不断深入当地,为教师建立成长交流的广阔平台,邀请西部地区的老师来北京考察创新教育理念,长时间推动西部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同一教室”将全面总结项目的运营方法、教学课程和授课经验,加强项目的可复制性,让更多的西部学校参与“同一教室”的共同快速发展。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青黔滇学子受益“同一课堂”支教行动”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