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5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电影市场异常火爆。 实时票房刷新了中国电影市场春节档的新纪录,元旦以近13亿元的成绩打破了世界单一市场每日票房纪录。 更可喜的是,春节档的电影不仅有很高的票房,很多人还获得了很好的评价。

“以“高品质”让电影产业绽放芳华”

“高口碑”获得票房收入的现象,回应了对中国电影市场的质疑,对国内电影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过去两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增长突然放缓,结束了过去五年年均近30%的超高速增长阶段。 对此,有困惑的人,也有困惑的人。 此外,还有一个疑问,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是否已经触及“天花板”? 市场诉求已经饱和了吗? 拐点已经来了吗? 事实表明,答案并非如此。 去年总票房达到559.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45%,其中国产电影票房超过300亿元,占一半江山。

“以“高品质”让电影产业绽放芳华”

请拓宽视野,将中国电影市场放在世界上来注意。 2004年,中国电影票房仅占世界电影票房的0.7%,远远低于当时中国gdp占世界4.5%的比例。 同年,北美电影的票房和gdp占世界的比例分别为36.9%和30.5%,两者水平差不多。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电影票房的高速增长,具有“补偿性”,是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诉求不断提高的人。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2004年以后,中国电影的票房持续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长。 到了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和gdp占世界的比例分别为18.5%和14.9%,与以前相比前者高于后者,两者关系逆转,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情况相同。 这意味着“补偿性”的快速发展阶段已经结束,优质快速的发展阶段已经到来。

“以“高品质”让电影产业绽放芳华”

“补偿”阶段结束并不意味着市场诉求饱和,相反诉求较大。 但是,诉求的副本发生了变化。 在电影市场快速增长阶段,人们对电影鉴赏的首要诉求体现在“可得”上。 而且,随着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观众的鉴赏能力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差异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许多观众想看的不是平凡的普通剧,而是“高质量”的光影传说。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优质快速的发展阶段后,最大的问题是供给侧和诉求侧的不匹配。 因为,能够提供高质量电影供给的人,才能在市场上领先一步。

“以“高品质”让电影产业绽放芳华”

提供优质的电影供给,不是一两家电影制作企业的责任,而是依赖于良好的电影环境的熏陶。 可以说推进电影市场向“高质量”的转换也是市场监管者的义务。 另一方面,必须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不仅包括电影放映本身,还包括电影企业品牌和各种衍生品。 事实上,在许多电影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如美国,票房仅为电影总收入的30%左右,剩下的主要来自电影形象企业的品牌授权收入。 深耕电影产业链,不仅为电影产业提供新的增长点,也鼓励市场主体以更高的标准制作电影,扩大市场,实现电影产业的更新换代。 这毫无疑问需要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体系。 另一方面,必须创造条件,进一步开放电影市场。 进口可以直接提高电影供应质量二是与外界的竞争,也可以提高国产电影的质量。 只有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力量,才能为国产电影产业开拓向高质量升级的道路。

“以“高品质”让电影产业绽放芳华”

有人将“薯片”、“芯片”、“薄膜”比喻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三大法宝。 这表明了推动电影产业向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 只有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牢固树立质量关口,让电影制作回归高质量,国产电影产业才能在革命的新浪潮中绽放出芬芳的花朵。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以“高品质”让电影产业绽放芳华”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11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