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9字,读完约5分钟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研究员管清友()。
本轮微刺激始于3月,5月升级,6月达到高潮。 第一种手段是财政、货币、房地产政策多管齐下。 但是,我们上个月以来,政策更加宽松空之间不足,向大家提示了极限有紧迫的压力。 最新的7月数据也印证了我们的评价。
财政政策方面,7月份财政支出增速从上月的15.8%高位回落至15%,财政支出/收入比也结束了4月以来的回升态势,与上月持平。 受此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持续下降,证实了我们对基础设施投资高增长的不可持续评价。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今年的财政支出与往年不同。 往年年底突击花钱,但今年出现了半年突击花钱的现象。 上半年累计盈余只有5484亿,比去年低3393亿,下半年遗留的财政赤字空之间占当年财政赤字的140%,低于196%的历史平均值,这占下半年财政空的二 地方政府土地出售收入增长率从去年的44.6%大幅降至26.3%,对应的支出增长率也从41.9%降至24.8%。 预算外非税收入也明显受到8项规定的影响,政府性基金整体增速从39.2%降至23.3%。 政府基金支出明显遭到掣肘,这部分支出约占财政支出的36%。
在货币政策方面,当前市场差异较大,也是决定未来经济和市场走势的最重要因素。 7月的数据大大低于预期,市场对全面降息的预期空前有所上升。 但是,我认为目前的降息预期与第二季度初的降息预期有点相似。 我们当时多次认为不会发生全面降息,但现在我们坚决认为不会发生全面降息。
第一个原因是,现在的问题不是货币供给侧的偏差,而是信用诉求侧的偏差。 7月金融数据的跌幅超过预期,主要来自诉求方的萎缩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下降,不是货币政策紧缩造成的,也不能应对货币政策宽松。
首先,7月社会融资规模仅增长2731亿元,表内、表外融资规模均大幅弱于历史平均值。 认为表外融资中未贴现应收票据大幅下跌拉动社融,是在房地产下跌、基础设施投资底气减弱的背景下,满足金融机构风传危害要求的公司数量减少,金融机构更谨慎地接受了公司承兑汇票引起的。
其次,7月份非金融公司短期贷款大幅减少,反映出实体经济还缺乏扩大再生产意愿,公司选择提前还款以减轻财务压力。 7月份公司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仍保持较高地位,这被认为以提振信用风险和维持老库存为首要,反映出实体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关联性较弱。 更值得一提的是票据融资大幅增加1726亿美元,反映出实体融资诉求不强、风险小、灵活性强的票据贴现只能完成央行每月发行的信用额度。
第三,m2比去年同期下跌13.5%,比上个月大幅下跌,反映出7月份财政存款回升、发行和下半场央行公开市场净回升导致基础货币投入量不足,考虑到实体融资诉求下跌制约了货币创造。 7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1.98万亿元也同样印证了7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而季度末储蓄后银行存款季节性流失。 另一方面,考虑到7月存款减量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季节性因素无法说明存款减少的全貌,实体融资诉求不强、存款衍生能力减弱也是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全面降息信号意味太强,央行变得谨慎,目前经济大幅下滑的风险明显小于一季度,再次出手的必要性不足。 虽然目前经济急剧下滑,但无论从工业增长率等宏观数据还是pmi等微观数据来看,目前基本面整体状况都明显好于一季度。 7月工业附加值增长9%,一季度一度下跌至8.6%。 7月份pmi进一步回升至51.7%,但第一季度pmi一度下跌至50.2%。 另外,考虑到二季度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增长措施,经济短期再现失速下行的概率很低。
根据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做出的调整,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仍然是“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而且,央行已经开始意识到第二季度定向宽松带来的危险性。 目前融资价格高是因为缺乏完全市场化的贷款主体。 地方融资平台、国有公司等带有政府色彩的融资主体有明显的预算软件约束,阻碍了利率信号的传递,扭曲了利率信号。
此外,在全面降息之前,央行仍有多种方向的“小手”候选人。 在二季度市场期待央行全面下调之际,央行选择了定向下调、再贷款等量化调控的“小手”。 目前,央行也有很多选择。 例如,它包含了正回购利率下调、定向利率下调、不对称利率下调等价格调控的“小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定向利率下调的功能。 这大致符合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的“稳定总量、优化结构”,也贯彻了国务院降低融资价格的要求。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管清友:央行全面降息仍是小概率事情”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