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42字,读完约9分钟
合资快速发展的困难:拥有“50点50分”中外持股结构的22家公司中,包括安盛天平在内目前只有9家公司盈利,从综合利润总额科目来看,只有6家公司实现了正收益。
本报记者刘艾琳实习生田启威北京报道
进入去年夏天宣布接收中荷人寿50%股份的法国巴黎,至今未得到监管层批准就完成了交接。 超过1年的过渡“真空期”让这家合资企业的管理层坐立不安。
4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中荷人寿召开了董事会。 除董事会成员外,法国巴黎银行常驻提醒员当天出席了会议。 4点会议结束,5点,中荷生命董事长召集部门总以上干部,宣布经董事会研究,总经理张剑锋任期已满,不再聘任为企业总经理。
许多人向21世纪经济新闻记者证实,张剑锋本人参加了当天的董事会,但在会议一小时后的公布中,张不在现场。 第二天,以“总经理办公室”名义落款的上述复印件通知邮件群发给了中荷人寿各部门。 一位企业内部人士表示,张的企业手机号码和邮箱已经停止使用,在大连总部的总经理办公室被锁定。
也就是说,在法巴银行获准进入之前,中荷人寿将执行副总骠丽君为企业临时负责人,行使总企业总经理的职权。 骠丽君从2007年开始任职至年进入中荷人寿。
5月初,21世纪经济新闻记者受到中荷生命内部人士的曝光,企业做出张剑锋任期届满不再录用的决定,称没有形成董事会决议。 “董事会没有就此事达成一致。 而且张先生的任期到7月为止。 ”此人因与张关系较近,主张“有牵连”,张犯案后,自己也收到了企业解除劳务合同的意向。
“接到通知确实很突然,我宣布上午还在开会,下午开始就不是社长了。 ”21世纪经济新闻记者在询问董事会当天的现实情况时,中荷人寿的另一部门负责人这样坦白。 21世纪的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张剑锋秘书的手机,秘书说“什么也不能回复”。
董事会召开三个月后,中荷生命数位和张亲近的人(有些最近退休)纷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明了与上述曝光者相同的含义。 他们说,在企业中“受到了不正当的待遇,正在考虑按照法律手续进行处理”。 有些人甚至认为,在新股东进入之前,中方股东试图抢占“人事局面”。
“我们向张本人和列席会议的法巴注意员请求了证明,但在会议上没有就此事达成一致。 此外,监管尚未批准新股东进入,荷兰国际集团( international nederland group,以下简称ing ) )仍是中荷人寿50%的股东,理论上需要在新旧股东交接之日之前履行总经理职责 ’接近张剑锋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8月15日,21世纪经济新闻记者要求中荷生命董秘证实张的离职是否通过董事会决议。 董秘主张:“虽然有决议,但商业机密、媒体不是监管机构,公示起来不方便。” 当我问决议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时,董秘回答说。 “董事会决议不方便向你透露。 我可以肯定的说,张剑锋任期届满不再录用。 我们是根据董事会决议分发的文件。 ”关于张剑锋4月还是7月任期届满的问题,董秘表示:“不能公开员工的消息,但7月任期届满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董秘表示,张剑锋目前仍是外资股东提名的“股东董事”,在新股东进入之前可以参加董事会,但“他不是执行董事,所以不必在企业任职”。
21世纪经济新闻记者要求证明是否与部分员工解除劳务合同时,董秘不知道,“由于总经理卸任未解雇员工,中荷人寿为合资企业,公司文化单纯。 人事解决程序均符合劳动法,可以经受任何鉴定检查。 ”
不管事实真相如何,众说纷纭,展开暗斗,只不过是代表合资初创企业迅速发展困境的一个表象。 比起那个,业绩更能证明问题。 如中荷人寿,50-50中外股权比例的22家合资保险企业中,包括安盛天平目前只有9家盈利,从综合盈利总额科目来看,只有6家正盈利。
张剑锋的两面评价
张剑锋来自中国香港,是人寿保险行业拥有30多年经验的北美精算师。 从1998年开始进入内地保险圈,在离开金盛保险加入中荷人寿之前,还担任过中宏保险和友邦各企业的社长。
外部评价既专业又经验丰富。 中荷生命内部也有两种态度。 一是张剑锋作为总经理管理的保险、经代等渠道,快速发展速度未能赶上银保,大幅降低了保险代理商数量,认为“大连地区代理商队伍从最高峰时开始,2700多人下降到了现在的900人”。
另一种声音认为,北京银行入股后,企业从财务到人力等各种资源向银保渠道倾斜,个人保险、团险等其他渠道甚至一些后援部门得不到正常的人力、物力支持,“存在很大风险”。
“张剑锋由ing聘用常驻中荷人寿,与企业自身不直接劳务关系。 当时ing认为今年7月之前可以和法巴银行交接股票,但监管滞后。 张和ing的合同到期后,现在每一个月签一次字。 ”与上述主张相近的人明确了这一点。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2002年,ing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共同出资设立中外合资保险企业。 当时被称为“初安泰”,总部在大连。
2009年初,张剑锋受雇于ing,从友邦上海分企业总经理成为首位安泰总经理。 随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将股权转让给北京银行,首批安泰更名为“中荷人寿”。
一位中荷人寿创始员工向21世纪经济新闻记者介绍说,2008-2009年,企业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道路,“不到半年,某企业曾在一个半月内完成一年的任务,我们称之为发迹项目”。 这个项目达成了企业的规模保险费。 但是,5年后,中荷人寿遭遇了和其他寿险企业一样的集中退保高峰,“十几亿美元,提前做好了准备,所以过得还算平静。”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包括张剑锋在内的董事会进行了战略调整,“停止了大宗产品。 这对银保来说是硬着陆。 当时五家企业中有三家业务停滞。 ’目前,中荷人寿尝到甜头,今年长期缴纳率已占88%,结构较为健康。
年中荷人寿新业务标准保险费增长率为22%,其中银保渠道增长29%,风险增长10%,经代渠道增长25%。 那一年综合增长率为26%,远远超过同期合资保险企业-5%的平均水平。 张剑锋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转型后的续保率和新业务造成的。
到了年,中荷人寿结束了9年的赤字长跑,从那一年开始实现净利润1210万。 盈利后,企业管理层继续进行结构转换,“危险、集体危险、银保必须多条腿走。 ”上述人士说。
合资困难的只有银行吗?
第一家合资保险企业在中国迅速发展已有18年,21世纪经济新闻记者根据保监会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寿险原保费收入的外资(含合资)市场份额仅为4.9%,全年这一数据为5.6%。 产业保险业的外资份额不到2%。
如果只关注中荷人寿股份性质一样的“50-50”持股比例的中外合资企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产寿共有22家。 其中,最早开业的是2000年成立,中信股份与英国合资的信诚人寿,最晚成立的德华安区人寿保险。 今年年初,天平与安盛集团合并成为“安盛天平”。
这22家“50-50”合资企业中,包括安盛天平在内,目前也只有9家公司盈利,从综合利润总额科目来看,只有6家公司实现了正利润。
合资保险的迅速发展由来已久。 原因是外资股东难以提供渠道支持,国外保险人才难以适应国内市场特点等,而中资股东对保险,特别是寿险的获利周期预计较短。 这是因为对渠道、产品结构的喜好不同,中外股东的理念常常无法融合。
理念无法融合而分手的最极端的例子是去年日本第一生命公司与中国华电集团合资准备的华诚人寿,未开业就宣布停止准备。
“内耗最多会降低效率,如果中外资股东理念融合,将齐心协力。 ”一位合资保险企业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招商是个正面的例子。
多年经营业绩不佳,引进国内银行股东是一些外资合资保险企业找到的解毒剂。 中大型银行的多网点和客户资源使得寿险企业能够快速扩大规模,但正好银行需要配置保险牌照以满足多元化的快速发展。
近两年来银行类保险企业规模的增长令人瞠目。 例如,中邮人寿今年1月银保新增规模保险费1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4%,上升至第4位,超过了太平人寿、人寿和泰康人寿(。
但是,银保系的人们也明确了对未来的担忧和不自然。 “初期要通过作为股东特征的银保渠道建立规模,第二步要竞争产品质量。 ’一家银邮类人寿保险公司的内幕供认不讳。
“我们拉开了时间差和地区差异。 城郊顾客对新闻的接受度比较浅,保险费收入高的地区也集中在河南等地。 市场培育比较容易。 但是,一两年后,在二三线城市的人们知道了余额宝这样的产品后,我们可能会提供收益率不高的保险理财产品,卖不出去。 ”
由于产品竞争力不提高,初创企业难以扩大到空之间的另一个原因是“有股东银行的背景,也出现了与他合作的界限,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处理。 而且股东支持是总行级的,去分行的基层网站,银行理财经理一定会看到哪个公司的佣金很高,卖哪个产品。 ”。 (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新旧股东交接真空期:中荷人寿管理层不平静”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