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4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8月8日电题:稀土事件中国败诉并不是世界末日
石岩记者
如之前预计的那样,世贸组织7日晚发表的稀土事件最终报告书再次认定了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制等违反管理措施的情况,表明中国败诉已经确定。 但是,其影响是否有点像外部媒体鼓励的那么严重? 也许有争论的余地。
回顾这件事的始末,可以说中国各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在世贸组织以往的诉讼中,起诉方胜诉概率约为85%,因此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被起诉,全身而退的可能性极低。 除此之外,该案已有年9种原材料出口案的“预演”,该案与稀土案极为相似,世贸组织最终裁定中国违规。 7日晚上的结果出乎意料。
因此,中国在4月比较专家组初裁进行的上诉中,聚焦于己方是否有权援引《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20条例外条款,不再纠结稀土出口管理措施是否违反。 这是现实的选择,也是明智之举。
中国之所以如此担忧是否有权援引上述例外条款,是因为这一需求关系到中国未来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努力能否在世贸组织层面得到支持,资源和环境保护也是中国对稀土出口采取管理措施的最大初衷。
幸运的是,世贸组织承认中国有权以可持续快速的发展方式行使自然资源主权,赞同中国实施资源综合保护政策,肯定了中国在资源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 这意味着世贸组织应该在尊重中国对资源环境管理权的同时,就具体的管理方法进行改进,这也是中国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由于我国在重要资源的科学管理方面还处于初期阶段,其源头管理和标准制定等环节的一系列漏洞,曾造成稀土产业分散、混乱、糟糕的局面,教训令人痛心。 世贸组织的上述裁决无疑将推动我国着力加强源头管理、规范标准,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以稀土事件为脚注,以往以进口管理为主的世贸组织近年来更加重视资源性产品的出口管理,这有利于全球资源性产品管理体系的建立。 由于中国近年来对进口资源性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上述体系的构建,对中国并不一定有害。
最后,以近年来稀土出口配额实际不足为例,本次稀土出口配额放开后,令人担忧的出口量也未必会急剧增加。
综上所述,稀土事件的败诉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世界末日。 这个事件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稀土的“概念化”。 受舆论的影响,说起稀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高精锐技术等与国家战术相关的东西,但出乎意料的是稀土并不那么神秘。 数据表明,轻稀土已探明储量全球采用1000年,目前对中重稀土的替代产品研究也在不断突破。
另一方面,纵观中国的动向,由于已经制定了最坏的计划,未雨绸缪的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 2009年提出9种原材料出口事件以来,中国在包括稀土在内的原材料管理体制机制上有了很大的调整,在持续三年的稀土开采、生产、环保、走私专项整治活动中,稀土的违法行为也得到了比较有效的遏制。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中国少数龙头公司推进稀土产业并购重组的计划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表明我国越来越多的市场化方法以辅助必要的行政化手段管理自然资源,这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也有利于我国稀土领域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健康的快速发展。 (完) )。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评论:稀土案中国败诉并非世界末日”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