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87字,读完约7分钟

1903年1月7日,约翰逊上尉( 1870-1937 )来信称,大英博物馆需要支付25美元购买画卷。 年4月8日,画卷拥有大英博物馆现在的收藏号码。 不久,大英博物馆的研究者们获悉,捡到了这25磅长卷是赫赫有名的《女士箴图》卷的大“漏”。

“《女史箴图》:英国人用25英镑捡的大漏”

虽然还有争议,但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东晋顾怠之《女士箴图》的唐代摹本。 毫无疑问,它是中国古代最珍贵的卷轴画之一。

埋着历代皇帝印玺的传说有真的和假的

以前有不少人相信《女士箴图》的历代皇帝印玺是可靠的。 人们这样解释了这卷书在唐代为皇室收藏,后被宋徽宗所得的传说经过。 汨梁城被洗劫之前,这幅画已经流向南方,后来成为南宋内府的收藏品。 宋金议和的时候,这幅画作为礼物送给了金朝,成为了被汉文化迷住的金章宗的宝物。

“《女史箴图》:英国人用25英镑捡的大漏”

图中的“弘文的印记”等印章和尾纸的“女士箴”的句子,成为传达其显着身世的证据。

《女士箴图》中的“弘文之印”一直被认为与唐代宫廷的弘文馆有关。 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也出现在北宋时期的作品中,因此与唐代皇室无关。 《御书》、《宣和》、《睿思东阁》为北宋徽宗赵佘的印玺,《绍兴》为南宋高宗赵构( 1107-1187 )的印玺。 但是,《女士箴图》中只有“睿思东阁”是真迹。 “广仁殿”、“群玉中秘”是金章宗的印玺,研究者认为画卷中的“广仁殿”是假的,“群玉中秘”是真的。 因为这幅画卷是否进入南宋和金内府值得怀疑。

“《女史箴图》:英国人用25英镑捡的大漏”

而且,画着后面尾纸的《女士箴》的题名蛮横,很多记录都认为是宋惠宗写的。 其实,这是金章宗模仿宋徽宗的墨迹。 因为题跋上加盖釨盖的明代和以前的收藏家印章与画心的不一致。 到了清初,梁清标的画心和题跋印章就重叠在一起了。

“《女史箴图》:英国人用25英镑捡的大漏”

收藏因传说而增加了神秘和魅力,被传说扭曲了。 在元代以前,关于这幅画的记载词焉不详。 早期的书目也不丰富,米芾的《画史》简述收藏者,《宣和画谱》只记载画名。 前代的印鉴有可能被后人采用或伪造。 但是,画卷上所写的宋徽宗的《睿思东阁》和南宋贾似道的《秋复图书》等几个印章并无疑问,文献认为,这幅画最晚也不会晚于北宋时期出现,而是南宋时期为嘉似道所收藏。

“《女史箴图》:英国人用25英镑捡的大漏”

南宋之后到干隆帝,画卷流传的线索比较清晰。 元代的蚂蚁、明代的严嵩、项元汴、顾从、张准等,清代的梁清标、重光、安岐、干隆帝等成为这幅画的收藏者。 明代有两位有名的文人王世贞和董其昌在他们的文集里留下了鉴赏绘画的记录。

“《女史箴图》:英国人用25英镑捡的大漏”

在这卷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之前,留下许多标本收藏印的是干隆帝。 因此,干隆也曾被认为是这卷在中国的最后收藏者。

“四美具”的顶级树干隆爱若宝贝

《女士箴图》、《潇湘卧游图》、《蜀川胜略图》、《九歌图》(注:除《九歌图》外,其余三者现分别收藏于英国、日本、美国博物馆) )黎明时为松江区先生收藏。 干隆十一年( 1746年)夏,干隆发现四人卷再次共聚一堂,请词臣董邦达制作《四美合幅》的书页(现藏天津博物馆),又请董邦达画《四美合幅图》的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立志于此 这位热爱艺术的皇帝仿照三希堂的例子,特别将四卷放在紫禁城建福宫花园的静怡轩西室,将其室称为“四美具”,以纪念这四张卷轴经过200年的分离在他的宫廷又发生了不同寻常的重逢。

“《女史箴图》:英国人用25英镑捡的大漏”

唐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四美具”表现出良辰、美景、助人为乐的四件事一应俱全。 干隆认为《女士箴图》是“四美”中最古老最珍贵的。 干隆在这卷的末尾是跋文中云,“董香光跋李伯时《潇湘图》云,《顾中舍收藏名卷四》,以此为第一”。 对干隆来说,《女士箴图》是他书画收藏中的至宝,重要程度不亚于他认定的《三希堂》中三卷的东晋法书。

“《女史箴图》:英国人用25英镑捡的大漏”

《女士箴图》中留下了干隆大量的鉴赏和收藏的印记。 本卷开头的题目为干隆御笔《顾怠之画女士箴并书真迹、内府珍玩神品》。 这卷的第一本干隆书:《彤管芳》。

干隆独创的鉴赏活动是在书画上留下《绘跋》。 用干隆御笔在书宽和尾纸的隔水上画一瓶兰花,同时题跋云:“长夏多,偶尔看顾怠之的女史图,画一瓶幽兰,取与其窈窈意义相同的云尔。 来青轩了解知识”。 这张尾纸有干隆的长题目,他赞不绝口顾怠之的画艺,以其卷入宫廷而自豪。 干隆还让画家邹一桂画了《松竹石泉图》,附在这幅画的卷尾。 这幅画中也留下了《古稀天子》、《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等干隆晚年的印玺,被证明晚年也曾多次欣赏过这幅画。

“《女史箴图》:英国人用25英镑捡的大漏”

干隆因热衷于绘画、题跋“纪念”——名画的“再创作”,受到现代艺术史研究者的诟病。 但是,由于这幅画没有后来清代宫廷的印玺和题记,而是在干隆之后进行的,所以发生了很多预想。

送给妇女吗? 国宝落入英军上尉之手

据故宫博物院1934年的《故宫周刊》记载,《九歌图卷》从民国以前就留在了宫中。 《蜀川图卷》被端方收藏。 根据端方《壬寅消夏录》,他约在1902年前后得到了这卷。

“四美”当然也包括“女士箴图”,可见1900年之前在宫廷内。 但是,这幅画在流出之前,到底存放在哪里呢?

据《故宫周刊》报道,《九歌图》1934年在颐和园。 因为这位慈禧有可能在1900年之前把图卷从静怡轩搬到这里。 这意味着《女士箴图》和其他“二美”也有可能被转移到这里。 但是,也不排除“九歌图”被放入颐和园是在1900年以后的可能性。

“《女史箴图》:英国人用25英镑捡的大漏”

清朝宫廷内的文物虽然有比较固定的收藏所,但经常移动,并不是固定的。 《女士箴图》的第一个馆藏是紫禁城的御书房。 随后,由于“四美”重逢,这幅画被移到了建福宫花园的静怡轩西室。 即使在静宜轩保存后,皇帝出于观赏的需要,也将这四卷运到香山等地。 也就是说,在这卷流出之前藏在哪里,我们目前还不容易判断。

“《女史箴图》:英国人用25英镑捡的大漏”

在向大英博物馆出售《女士箴言图》之前,约翰逊1900年去过中国。 他当时所在的部队,孟加拉国第一支骑兵部队奉命参加八国联军的“北京营救”之战。 文件显示,他们当时驻扎在城东,包括东交民巷大使馆区。 当时,英军派出诺埃尔·德布莱尔少校( 1861-1949 )率领的小分队接管颐和园。 记载有来自孟加拉枪骑兵队的12名骑兵协助占领,但约翰逊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名单上。

“《女史箴图》:英国人用25英镑捡的大漏”

约翰逊上尉的女儿贝蒂·曼扎诺女士在1985年1月7日参观大英博物馆后写的便签上说:“我的父亲孟加拉国第一任骑兵上尉约翰逊,义和团期间驻扎在北京颐和园。 偶然地,他发现了高官出身的中国太太和她的家人处于危险的状况,帮助他们变得安全了。 这位夫人为了感谢他的帮助和保护,送了这个卷轴。 他回到英格兰后,于1902年10月9日捐赠给大英博物馆。 ”。 没有足够的资料说明约翰逊在中国取得《女士箴图》的具体情况,这个家庭传说有待进一步证实。

“《女史箴图》:英国人用25英镑捡的大漏”

有些东西是不需要怀疑的。 《女士箴图》在那场“北京营救”战役中流失国外。 无论贵妇赠送还是在战乱中偷,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个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从此离开了它的根脉,流浪至今。

窝下,蛋完了吗? 一个民族、国家的伤疤从此深深地刻在这幅无辜的绘画上……

来源:企业信息港

标题:“《女史箴图》:英国人用25英镑捡的大漏”

地址:http://www.quanhenglawyer.com/qyzx/1111.html